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
2019-03-01 09:41
新春伊始,萬象更新。乘著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東風,全國人民滿懷豪情地走進了新時代。無論城市還是鄉村,無論富貴還是貧窮,人們都在歡天喜地辭舊歲、迎新春、過大年,神州大地歌舞升平,國泰民安。
那么,新時代的特征是什么?就是物質幸福時代已經結束,享受高品質物質和精神的幸福生活,正在成為億萬人民的現實追求。大慈善不完全等同于舊時代背景下的傳統慈善,給貧困人口送糧送衣,修路建橋,還要繼續下去,因為社會上還有少數絕對貧困人口,富裕起來的人們一定不會丟棄貧困病殘的同胞。
不僅如此,大慈善除了要繼續關注社會弱勢人群,還應關注已經脫除貧困的人群和過上富裕生活的人群。貧困人口有他們急需的物質援助要求,其他人群也有他們的精神生活需求,全社會也有推進社會公益的必要。就是說,募集善款救急救難是慈善事業的核心,或者稱之為慈善事業的“硬核”;而積極參與社會文化、體育、教育、科技和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工作,則是大慈善的“新內涵”。這是所謂“大慈善”的基本定義。
大慈善不是過去人們所說的“塞牙縫”,也不完全是政府工作的簡單“補充”,而是有其獨特的事業領域,除救助鰥寡孤獨殘疾者、貧困疾病和受災人口以外,還要參與社會治理和社會建設,推動社會的良性循環與健康發展。這個領域與政府的工作相互對接,缺一不可,不是所謂簡單的“補充”一詞可以表達的。這就是新時代大慈善的主要社會背景。在此背景下,大慈善具有三大歷史使命。
第一,新時代大慈善要積極參與精準扶貧攻堅戰。2020年距今僅有兩年多的時間,全國尚有3046萬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區的山區農村。目前,黨和政府不斷加大扶貧力度,社會各界也以不同方式積極參與扶貧,對這些地區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奔小康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在今后兩年多的時間里,要讓三千多萬人口徹底脫貧,同時還要預防因病因災重新返貧,任務十分艱巨。各級各類慈善組織肩上的擔子非常沉重。慈善人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必須擼起袖子加油干!
第二,新時代大慈善要積極參與鄉村振興計劃。黨中央十分重視三農問題,歷年“一號文件”都是關于“三農”問題。今年的一號文件向人們透露出許多信息,其中“鄉村振興計劃”正是與脫貧致富奔小康相互銜接的重大戰略。慈善組織和慈善人要抓住機遇,不僅要積極參與精準扶貧戰略,還要主動投身鄉村振興計劃,建設好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廣闊鄉村。陜西省慈善協會實施的“慈安橋”項目、“社區慈善老年大學”項目和“鄉村互助會”項目,就是主動參與鄉村振興計劃的積極行動。
第三,新時代大慈善要積極關注人們的心靈安穩與寧靜、精神愉悅與享受。新時代背景下的大慈善是要重視救助貧困人口和社會弱勢人群,更要成為維護社會穩定與公平正義的重要力量,慈善可以用善的精神力量去彌補因市場唯利是圖與等價交換原則所引發的人情冷漠和因對物質財富的爭奪而導致的階層對立情緒。因為慈善是讓世界變得溫暖和美好的一束亮光。從一定意義上講,社會風氣的好轉與黨風廉政建設需要制度設計和制度保障,需要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也需要用慈善的力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和切實保障。
新時代下大慈善是全民偉大而崇高的事業。慈善組織和慈善人要胸懷大志,理想高遠,要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貢獻,這是慈善組織和慈善人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